【閱讀】成就每一個孩子:從教育反思醫療現場的人文關懷

More about 成就每一個孩子最近閱讀了陳之華的「成就每一個孩子」,突然發現台灣教育和現場所面對的問題,與我們醫學教育和第一線醫療現場所遭遇的困難,簡直是如出一轍,也讓我對教育與社會的核心價值,又重新思考了一番。

在醫療現場,我們一直希望建立「以人文關懷為核心」的中心思想,這也是書中所談到的教育本質與訓練核心。所以,民國100年,醫學生畢業後在專科住院醫師訓練前,必須進行一年的一般科訓練(PGY; post-graduate year),雖然目的是實現以人為本的醫療照顧,但在某種程度上,卻反應我們教育普卻缺乏對「人」的關懷,如此的窘境,及使歷經國中小、高中到七年的醫學院教育後,依然欠缺。

我發現,不是我們的醫學教育缺乏人文關懷,而是我們的教育缺乏對人的重視。從小到大,醫學系學生通常都是教育現場,叢林法則中的佼佼者。叢林法則,講的是優勝劣敗,歌頌的是成功範例,我們不在乎教育平等的「一個都不能少」精神,卻推崇成功案例的激勵人心,所以我們注重排名、成績,傾注資源塑造神話,卻忘記社會的基本價值:公平與正義。這是反對「菁英教育」嗎?其實並不全然如此。只是,我們現在所謂的「菁英」,卻沒有想到怎麼到達這個位置,享受了多少社會資源,以及回饋孕育我們的社會和本身應具有的義務與責任。

看看我們的教育過程,就知道為什麼會這樣。作者提到林語堂在民國七十年出版的書中就提到;「今日現行的教育制度,不知是由哪裡搬來,其罪惡罄竹難書。其目標、方法、制度,可以一言以蔽之:『教育為考試,考試為升學。』….」,甚至他也寫過:「現今的教育制度,是國家有計畫摧殘青年健康最美好的制度。」,當我們做學問如打戰,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破壞了求知貴在養趣的培養,忽略了主動學習的原動力培力和過程時,難怪「人」的價值與本質都沒有受到尊重。

PGY的產生是因為對於醫師養成過程的批判與醒思,為了訓練出更「適任」的醫師,符合社會與民眾的期待;這與教育現場期待有好的師資訓練,讓每個老師一樣好的道理是類似的。這本書花了不少篇幅在探討專業師資教育的養成,作者常看到媒體上報導、討論不少國內教師對孩子處罰不當語言與失控的情形,她提醒我們(p168):

在變化急遽的新世紀裡,各行各業都需要不斷地與時俱進。不只在專業的知識與領域上,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同時還不需面對最具挑戰性的一件基礎工程─在觀念上不斷跟進、開拓。

這段話,對醫療從業人員們也是再適合不過了。我也認同,只能從醫師養成和重新塑造醫師的源頭著手,才能跟芬蘭教育一樣,讓老師們覺得受到尊重、覺得職務有尊嚴、感受到工作環境能夠與時俱進,讓教師們相信,一心奉獻為國培育教育英才,百年樹人,是分自尊自重的好工作(p177)。近來,我從很多周遭的朋友身上,這種自尊自重的氣氛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醫界蕭條,感嘆從醫環境惡劣、職務尊嚴低落的氛圍。而我們大多人接受的教育過程,要求的是速效、成績,上得課都是「科目」,卻領受不到過程中對人權、生命和環境的尊重和啟發,這些基本能力,我們以前似乎都沒有學習到,只學到了許多「專業科目」的知識,因此期待PGY訓練培養醫師對「人」的關懷,雖然立意良善,但這似乎突顯我們基礎教育的價值不明,徒有亡羊補牢的傷感。

所以,當我們只學到專業技能,卻普遍缺乏關心人、生命和環境的基本能力時,很多的問題在我們面前流轉時,我們常回到問題的爭執根源,誰要先改變呢?面對現在的醫療困境,是醫師訓練過程有問題,還是民眾就醫常識缺乏,抑或健保系統功能不彰?對話機制不是付之闕如,不然就是溝通不良。當我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我終於感受到這些問題都是因為我們的「教育」,徹頭徹尾出了問題。

北歐社會的基本思維其中之一,讓我最欣賞與佩服的就是:他們相當珍視每個個體,基本人權的落實從來不是口號,而是紮紮實實的進行,引用書中討論芬蘭產假的內容(p224):「這種珍視、看重,並不是特別為了某些階級、某類精英所設定的,而是基於對生命的重視與尊重…..」,如果我們可以透過教育,傳達這種熱切和價值,我們就不會整天聽到有人對外籍移工的鄙視和虐待;對新移民女性的偏見、誤解;拿性別(同志)議題開不好笑的玩笑,也更不需要跟已經25、26歲的醫學系畢業生,在PGY訓練中談對「人」的關懷和尊重呢?因為,對人的關懷,不就是基本價值!!

從教育談到工作,芬蘭對於生兒育女的假期,從產假、陪產假等等,從不吝嗇,他們希望父母可以參與嬰兒成長變化最大的頭一年,享受為人父母的快樂。所以作者在書中就談到(p233):「…這展現了人民有力、對人性溫暖、對親子關係的重視、對基本理念的堅持與付諸實現,應該是其國家與社會長治久安,以及國家競爭力德以長期維持不墜的最佳根基。」這幾年工作以來,我真的感受到台灣鮮少重視「家庭」和「人」的價值,還停留在工業時期把人機械化,工作至上,壓縮家庭與親人時間,充分利用個人單位價值的舊思維,這何時能改變呢?靠教育吧…

這是陳之華在「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芬蘭教育給台灣父母的45堂必修課」後的第三本書,從宏觀的角度來看,要改變我們所處社會環境的缺憾與不足,我們每個人一定要廣泛的關心大小議題,教育與醫療其實都是處理「人」的問題,如果我們都對「人」、「生命」的事情有熱情、尊重與關愛,深思我們的想法和觀點,我們一定能夠更進步,也能有更有意義的未來。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