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威斷交了,上個月的舊聞,對台灣人來說,經常斷交的狀況,應該早也麻木了;對我來說,自然也沒有太訝異,特別是在總統大選後,邦交情況有變化,也不是什麼意外的事。 中國與台灣的外交零合遊戲, 早就進行許多年,對於邦交國的來來去去,也沒有絕對,從國民黨時代到民進黨執政,金錢外交的批評從來沒有改變過,至於我們進行的醫療與農耕計劃,也敵不過國際政治的無情、政客間的利益輸送,對最後建在外交基礎上的一切隨著政治遊戲的結束而停止。
Annpo說:年輕的醫學生、志工,紛紛到我們的邦交國,想要發揮愛心,給他們一點什麼,往往都只帶了滿滿的衝擊回來,還有一些經驗故事,拿出來說自己曾經去過,那裡如何如何。但那裡的人,可曾因為這些台灣人的駐足,而感受到他們的心意?或只感受他們的來來去去?滿足了自己,卻沒有辦法延續民間關係,因為那是「官方」的層次….。說來慚愧,我也曾是其中的一員,半官方代表,從事所謂的外交醫療工作,但是隨著任期的結束,仍然必須放下計劃,必須離開。我不知道兩年過了,我曾經駐留過地方的人們,還記著我多少,也不知道他們是否感受到我真的想法和心意,不過我也越來越不喜歡說我曾經去過哪裡,就算有人提到,我也是輕輕帶過,我越來越覺得這種經驗,對不曾在場的人來說,實在很遙遠,也很難想像。講了太多次,自己覺得像炒冷飯,人早就不在那,也變不出什麼新把戲,說的越多,就越像陳腔濫調,了無新意,畢竟這需要時間,不斷的經驗累積,才是真材有料阿!
合作援助本身不是問題,出問題的是動機和方法。以外交為出發點的動機,就不單純,所以通常做出的成績,裡面就是以「增進兩國邦誼」為基礎,有時給高層的好處多多,但是基層人民不見得得到多少好處,而且也為了彰顯國威,有時活動內容會讓人覺得有點矯情作做,所以不是計劃經費的多少,而是到底多少錢是花在刀口上,而不是在過程中一層層的剝削消耗;更不是一邊伸手施捨,然後一邊伸手跟人要求「外交」回饋的不平等交易,但又說的滿口假道德,關懷國際朋友的假象。話說回來,要拼錢和政治力,我們也玩不過中國,台灣要贏得國際重視,何必跟他們玩錢呢?要玩的有品質、有個性,那還是要以專業出發,不要跟外交掛勾,當台灣能夠作出跟OECD一樣,或甚至更好的成績時,自然會獲得國際的重視,重點在於專業作的好,有成績,自然很難被別人忽視。
至於中國老是盯上我們的邦交國,也不見得是要跟台灣作對,就像「中國在非洲的射後不理」提到的,中國對於非洲龐大的能源需求;而很多國家,譬如以前台灣在歐洲的唯二前邦交國馬其頓和戰亂頻繁的賴比瑞亞等等,中國在聯合國(UN)安全理事會的一票,可以決定是否派遣維和部隊,或是重要的援助合作案,這是我們台灣所沒有的特殊政治權力,自然可成為邦交生變的重大原因。當然,我可不是說我贊成目前的政府在搞那套牽手護台灣,加入聯合國這等事。
我相信,即是在外交的大框框下,不論是醫療團或技術團裡,都有認真做事,跟當地人誠心交朋友的台灣人,而這些人在專業上他們有能力,又能夠結合在地的實際經驗,其實是未來很重要的人力資源,拿錢去國外最醫療外交,不如好好培力這群人,紮實的訓練和專業,長遠的培育計劃,才是長期計劃應有的作為,至於邦不邦交,根本不是作援助合作的主要因素,甚至沒有了這個累贅,還能不綁手綁腳,做的更有風格,更有成績呢!
"至於邦不邦交,根本不是作援助合作的主要因素",深有同感。
我們真的是去幫助他們,還是只是為了邦交? 每每想到Jaica(日本志工組織),就有點汗顏。
tzuche
哈哈!你說的沒錯….到底是為了什麼….雖然合作做的好也會有相對的好處,但那是周邊效益,不應該作為動機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