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 星期五
今晚在宿舍整理BBS上的信件,看見兩個月前學弟寄來有關詢問外交替代役的相關細節,突然發現「為什麼要去外交替代役?」這個問題,大概從畢業前就開始有人問,親朋好友、成功嶺的長官、即使到國合會來上課後,授課的講師也不例外。是這樣的選擇太不正常而讓人不解,還是外交替代役的光環吸引人們的目光而好奇探究,抑或大家是在尋找一個想像期待中的答案呢?
在人滿為患的湄南小鎮—吃到飽的南洋菜餐廳裡,跟幾位剛從衛校放假和正在熬住院醫師訓練的同學們吃飯,會發現從兩個多月前,大家已經做了不同的選擇。不論是服醫官的常備役,或是目前還暫時在休息、調養的同學,甚至包括我,兜了個圈子後,大部分的人或早或晚都還是會回到在偌大的高樓大廈裡接受住院醫師訓練。就像連加恩在書上寫到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有的同學正為鑑別診斷傷腦筋;有的是還在考慮要走哪一科,而我現在滿懷渴望的是哪一天我會開始說出流利的葡萄牙語。為什麼要選擇外交替代役,如果有人說他是為了學另一種語言,所以才來外交替代役,那麼你會不會失望;如果有人說他不想當兵,所以來報名,你聽了又如何呢?其實這些回答,並沒有對錯之別,也無好壞之分,只有成為外交替代役役男後,你對自己來的原因有沒有勇敢說出來的差別。
其實,自己沒有宗教信仰,也不是什麼懷著濟世救人的高貴情操,只是有另外一個選擇的時候,要怎麼面對自己。如果要比較物質客觀條件,在怎麼比較外交替代役大概是比不上常備役的醫官,不論是成功嶺上一個月的軍事基礎訓練,或是出國後的生活物質條件等等都是如此,勉強算來大概只有在專業課程訓練的三個月和出國後所領的薪餉上可以說是略勝一籌。因此,親愛的學弟們,如果你們想要參加外交替代役,你們在成功嶺上受的窩囊氣會比同學多一點;服役時間會比人家久一點(比起不用當兵的同學,你的錢賺得比人少,資歷也比人家慢一點,如果你覺得這自己可以承擔這一切,那麼,你就真的可以開始考慮報名外交替代役了。
如果你已經去報名了,記得預官還是要去考,然後就靜待內政部抽籤的結果。我們是第四屆的外交替代役,共有六十六位,比前幾屆多了不少,但是醫療團只限於非洲地區才有,所以醫學生的名額跟去年一樣還是只有六位,你可能還得燒燒香,拜拜佛才可以抽的上。話說至此,你一定很好奇除了上面說的少了那麼多東西外,難道沒有多點其他什麼東西嗎?當然有,第一個最直接的就是學習第二外語,包括了法語(查德和布及那法索)、葡萄牙語(聖多美普林西比)和英語系的馬拉威,而更最重的是,你可以開始動腦想想在沒有什麼先進醫療設備的地區,自己可以做些什麼!如果要一項項寫下你能在這裡獲得的東西,那大概簡短的幾個字是寫不完的,隨手拈來幾個就是在醫學院裡少有的經驗。你有跟不同領域的同學共同生活的經驗,你的話題再也不會只侷限於醫院裡的閒談八卦;你會有機會遇到以前在課本裡才能看到的熱帶疾病;你可能會遇到異文化衝擊(Culture Shock)然後反思自己;也可以回頭看看台灣這塊三千六百萬平方公里的島嶼裡曾經發生過的奇蹟;你更能有機會瞭解我們的外交處境和政策;甚至也能累積飛機航程;你也能看見非典型的行醫生活和故事,而也能讓自己貼近真實的世界近一點,這個世界不是處處寬頻,世界上還有很多地方是處在資訊洪流外的陰暗角落。還有太多太多的可能和機會,在這其間會發生,也有太多太多的故事等待你去挖掘和創造。而這裡面最難能可貴的是,你可以在你未來一輩子的醫生職業裡,加入點浪漫的情懷、難得的經驗—或許是非洲大陸上的熾熱高溫,或是熱帶島嶼上的椰子風情,更可能是忽冷忽熱的瘧疾經驗,短暫的一年多時間,會讓你原有穩當固定的專業培養過程中,不再只有睡不好的值班夜和讓人捏把冷汗的監視器警告聲,甚至是讓你人生第一次可以大轉彎的轉捩點。
我無意當英雄,也不願成為只是外交名號之下的意外產物。有上百個理由可以讓你選擇外交替代役,也可已有上千個理由阻止你來參加,但我一直認為這是追尋自我在醫學這條路途上定位的旅程。當我花費了六年的時間在校園裡閱讀疾病,和一年多的時間在醫院裡學習治療疾病後,雖然可以不愧疚的說自己是個負責的醫師,但是卻沒有勇氣說自己是個快樂的醫師,所以這時候利用機會「出走」一下,或許這就像隻候鳥,在冬季遠飛他方後,在溫暖寒霜融化的春季,我還是會回來,而且是心甘情願,快樂付出地生活著。你準備好了嗎?那就報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