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最後一場演講

演講次數不多,如果在扣除相關醫學專業的講題後,更是寥寥可數,去年十二月26日,我聽了陳永興醫師的演講,那是我第一次親自看到他本人,講題是
「台灣醫療史」,雖然我更有興趣的是他在其他方面的努力和貢獻,不過言談之中,還是透露出了不少他人生的態度和為人醫者的關懷,歷時三小時幾乎無法結束的
演講。

陳永興醫師這位前輩,是三、四年前透過就讀高醫的同學才知道的,這位讓他們引以為自豪的學長,那時候的我對於醫界裡的「典範」時,了解的不多,也沒
有用太多的時間去了解,只大概知道他以前在學校是個叛逆份子,是精神科醫師,曾擔任花蓮縣的立法委員,還有後來擔任高雄市衛生局局長。後來再進一步的接
觸,是在一、兩年前回老家(嘉義)時,在舊書攤閒晃時,意外發現一本黃橘色書皮,叫做「飛入杜鵑窩」,一本民國七十多年的書,裡面記載了他進入精神醫學領
域的初衷,對當時台灣醫學現況的描述,還有許多當時的黑白照片,也有令人動容的文章,那次我高興的彷彿撿到寶藏似的。第三次,我又在哪裡遇到他呢?又是舊
書攤,不過這次是在花蓮市一家新開幕不久的舊書店裡發現「柏克萊沉思」,是前輩在旅美求學時和對國外的一些台灣人團體的演講稿。如果飛入杜鵑窩讓我看到前
輩對精神醫學的投入和精神病患的用心,那麼柏克萊沉思就是讓我知道他對病人的愛和對台灣的愛,從自序「感謝台灣」到最後一篇文章,沒又用太多花俏的言語,
但是卻能領受的那種澎湃的情感。後來,雖然我嘗試著尋找他寫的其他書,但在網路上是遍尋不著,頂多有書名但卻購買不到,這時,我才知道我那兩本「意外」的
書可真寶貝,希望下次在舊書中又能挖到寶。

演講開始,雖然他的Powerpoint檔出了些程序上的失誤而沒來的及同步播放,但是他那豐富、精簡而又不失精準的演講內容,搭配上流利既幽默的
口才,依然吸引著所有人的注目,從日據時代到台灣光復初期和近代,包括殖民政府的日本醫師,來台的西洋宣教師和台灣本土醫師,就像說書精采般地帶大家從十
九世紀到現代,在我最近看完「台灣醫療傳奇人物」和「一代醫人杜聰明
後,廳的更是有感覺和印象深刻。前半部的演講,其實並不是讓我最興奮的部分,讓我興奮的部分是在後半部有人問問題,然後前輩的回答。其中有些內容,是我在
他的著作內閱讀過的,但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堅持和成就感,他說他的成就感就是來自別人認為沒有成就感的工作,例如照顧可能好不了也死不了的精神病患,
而且他強調成就感是來自於個人,而非社會大眾的評價,他鼓勵我們現在新聞媒體或是大家在說的熱門事,就是我們最不需要從事的工作,要做就要選擇人家不做的
工作,傻傻的作了一輩子就會有成就感啦!而作所有的事情,更是要持著醫治精神病患的精神,我們可以懷抱百分百的理想,但是我們知道他可能不會好,甚至在你
短短的有限生命內還尚未看到明顯的進步,但是如果住天堂的永遠不想入地獄,那麼地獄永遠是地獄!所以,他為台灣做的是,就像拿台灣當作病人醫治的態度來
作。我實在太愛這比喻和說法,充分表示那熱情和身為醫者的特色。另外,讓我能夠有慰藉的部份就是他提及學生時代的他,那充滿叛逆的傻子,帶著「革命」的情
懷,狂熱的奉獻生命歷程,這是我這三、四年來多麼想有的感動阿,當週遭的熱情慢慢減退的這裡,如我有這樣的互相發現和扶持,那我就會更有力量和信心繼續努
力了!他說:革命雖然激烈,但是是全部的摧毀和建立;改革,雖然看似柔和,但是其中蘊含的角力和阻礙,所需的氣力與花費,甚至會比革命更多,這也點醒了
我,為什麼雖然到處看到「改革」,諸如醫學教育,醫學人文之類的議題,但是老是看不到什麼建樹,看來精神科醫師長久努力不懈的精神仍是很重要的!在我心中
盤繞許久未退的話,就是:「社會裡的聰明人已經很多了,我們需要多點傻子」,如果我從今當個傻子,我也有信心了。

演講後來在晚間十點鐘結束了,由於我直接從醫院過來,忘記帶「柏克萊沉思」一書來讓前輩簽名作紀念,沒想到前輩雖然不認識我這無名小輩,不過還是豪爽的送我他的兩本新著作,醫學的愛

在回想這場演講的時候,我也隨手翻閱著醫學的愛上下集這兩本書,裡面彙整了所有陳永興前輩的著作,其中一篇的序言─狂狷的傻子(自序《新生命》)─似乎是他醫學院畢業時所出的書,我覺得跟我現在的心情有點像,所以摘錄幾句話:

●難道長大就是虛偽?懂事就只是圓滑?成熟又豈是凋謝?中庸又豈是鄉愿?
●生命的本質是經常痛苦的思想與不斷的自我衝擊,人的存在是先天本能的反抗所作的自我選擇


我想,那時前輩面對自己即將自醫學院畢業時,那種對當時醫界和社會,以及對未來的深切期盼,不知道是否與相似呢?

如果你沒有聽到這場演講,而對週遭的環境又有疑惑時,看看陳永興的「醫學之愛」吧!願你我的熱情持續燃燒,作個永遠的鬥士…..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