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現在的國小三年級學生開始學英文,媒體雜誌動不動就強調全球化,地球是平的,競爭無所不在,新興的中國市場,讓台灣的經濟可以說是面臨邊緣化的危險,殘酷的現實似乎讓我們這代,不只是自己面對淘汰競爭的壓力,在面臨養兒育女上,充滿許多不確定性。最近,我們的寶貝就快要出生,老婆也開始注意市面上很多關於教養的書籍,今年一月由李偉文 ─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主寫的「教養可以這麼浪漫 」,對新手爸媽在面對五花八門資訊時,如何佔的穩,堅持屬於自己特色的教養原則。
知識的累積對孩子來說,其實不是最重要的目標,我們從來不確定未來什麼是顯學,但是我們可以培養孩子們的視野、包容力以及想像力與創意,然後是與人合作及協調能力,也就是所謂資源整合的能力。我想,這就是李偉文在這本書,想為他的孩子們所建立的能力,而我覺得這本書更難得可貴的是,他提倡的不是貴族式學習,他不是告訴你要把孩子送到國外讀書,或是自費的森林小學或是某某雙語學校,強調的是父母本身的態度與參與,所以,不是非得要有錢人才可以做得到,這也是我特別欣賞和推薦此書的理由。
很多的觀點和想法,在我看此書時,不時覺得很開心的覺得很興奮,因為很多觀點和想法是一樣的。我深深記著書上提到他們家裡客廳有個大桌子,這跟老婆與我一直以來的願望是相同的:全家人回到家,小朋友可以在桌上做功課,老婆跟我也在桌上忙我們自己的工作,而周圍會放滿老婆跟我自己的藏書。在看完此書後,我也更有決心把我們家裡的電視給搬走,畢竟身教不如言教,小孩子在沒有誘惑下,自然可以愉快且專注地培養出好的生活常規,我們也不用整天約束小朋友「不准看電視」或交換條件「功課做完才可以看電視」,李偉文說得對:好的節目現在都買的到VCD或DVD,孩子們對於聲色的影像,本來就難以抗拒。優良環境的塑造,靠的是父母阿!閱讀中,「跟小孩一起長大」的字語,總是縈繞在心中,畢竟這是我們又再度可以體會和觀照成長的過程,體會其中的酸甜苦辣,當然我們也要避免附上我們太多的期待,就如同書中提到的峇里島諺語:「只要孩子們快樂,他們隨時可以學會翩翩起舞,學會當生、藝術家或任何他們想做的事,因為他們已學會了生活最重要的一件事。」
李偉文如孟母三遷,搬了兩次家,離開了擁擠吵雜的都市,搬到山上的社區。我還記得以前小學的時候,會在學校的樹林裡,看到許多鍬型蟲或是獨角仙,海邊溼地的招潮蟹等等,都是小時候的美好記憶;老婆和我以前也很喜歡在野外追尋野鳥飛羽,但不知何時忙碌的生活,已經讓我們遠離這種生活,或許寶貝的出生,是我們再度回到大自然懷抱的契機阿!在都市叢林中居住太久,遠離自然後,真的很擔心逐漸失去親近大自然的能力,變成遲鈍和麻木的人,所以陪伴孩子,在大自然的教室下成長,大概是老婆和我想為我們的寶貝,最想做的事情之一吧!
教育!是一種態度。是阿!很多的時候,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花錢讓孩子進行騎單車環島旅行,或是花不到一半的錢帶孩子到泰國,可以住五星級飯店和吃豪華自助餐,哪種是比較深刻的生命體驗呢?的確值得我們好好思考。如果我們拼命賺錢,是為了給孩子安全的環境、美好的未來,充足的教育資源,但卻因此忘記了陪伴孩子的心靈成長,讓他們在補習班或是安親班裡度過,這似乎是緣木求魚,背道而馳。至於如何浪漫的陪伴孩子們,在書香世界李優遊玩耍,作者也有不少的心得分享,從與電視絕緣,親子共讀和孩子們玩閱讀,在家中的電影院欣賞世界電影等,都讓人稱羨,也可以從中看到親密的親子互動關係,都可以作為如何陪伴孩子成長、學習的參考與典範。
書中的最後一部份,作者分享了他投入荒野,為自己的孩子和台灣所有孩子所作的努力。「所有的孩子,都是我們的孩子」,大概就是作者對於自己投入荒野的希望,除了讓孩子們可以學習與大自然相處,認識台灣的每塊土地外,身為爸爸媽媽,也可以一起加入守護自然的行列。在這裡,可以看到作者把自己的志業,跟家庭生活結合的恰到好處,的確讓人稱羨和嚮往。
會什麼要學鋼琴?不要讓孩子過早接觸電腦,或是不要過度花時間在英語上面等等,老婆跟我都有相同的看法。閱讀這本書,會讓我們覺得雖然我們還沒真正養過小孩,但是在一些事情的觀念和堅持,會加深我們身體力行的信心,不管你是新手爸媽,還是正有學齡中孩子的爸媽,我都跟你推薦這本書,即使我們沒有像作者那麼浪漫,但是只要有正向的態度,想要陪伴孩子成長的心,那麼都可以成就一個浪漫教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