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和中國,誰贏了誰?

Direction general

BMJ對於這次的WHO總幹事選舉似乎頗有意見,接連兩三篇的相關報導中,就以最新的這篇文章「Who’s using whom?」表達的最為堅持和強硬,從文章標題─誰利用了誰,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於這次選舉背後的波濤洶湧,頗不以為然。

我想,台灣政府必定對於加入WHO之路感到更沮喪。如果台灣,每每只在WHA大會的外面,拉布條、發傳單,然後發表「國際社會對我不公」的記者會言論,這樣要進入WHO大概更是遙遙無期。台灣目前在國際衛生上,的確是受到不平等的待遇,這與台灣的政治地域的確脫不了干係,或許我們應該要採取比較積極的作為,多花點心思在「國際衛生」上,只是我們要重新界定國際衛生的定義,至少不是到處短線操作醫療援助就好!下面,我就摘錄文章的內容。
閱讀全文

WHO的新任務與聚焦

WHO新任的總幹事(Direction-General)由中國籍的陳馮富珍當選,在她當選沒多久之後,近期的英國醫學期刊(BMJ volume 333 11 November 2006),就有一篇給下一任總幹事長公開信。作者是美國的非政府組織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 的計畫執行長Ruth Levine ,針對WHO目前的困難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是從事富有國家的政策,如何影響發展中國家人民的生活的分析與研究,包括:援助效率、教育、全球化、健康、移民和貿易等議題。

WHO自1948年成立以來,以國際衛生的指導和合作為宗旨,但在作者的眼中,這角色似乎從來沒有扮演好過。近幾年,有關國際衛生行動與組織雨後春筍的出現,例如Global Fund對抗AIDS、肺結核和瘧疾、全球疫苗及免疫聯盟(Global Alliance for Vaccines and Immunization),這些公私部門的合作,從研發瘧疾疫苗到宣導洗手都有,其中也不乏有名的私人基金會,譬如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 (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然而,WHO的有些行動和理念間的連結性卻不好,譬如WHO近年來都以擊退瘧疾行動(Roll Back Malaria)作為瘧疾的指導方針,但是在WHO下所設的Global Malaria Programme (GMP)卻鮮見與Roll Back Malaria的結合。而目前,WHO面臨的三大問題:不足的預算(Anemic budget)、缺乏清楚的優先次序目標(the lack of clear priorities)和政治與科學間的緊張關係(the tension between politics and science)。
閱讀全文

WHO總幹事出爐

2006年11月9日WHO網站上已經發表由Margret Chan(陳馮富珍,中國籍)擔任WHO總幹事(Direction General)的新聞。下一任UN的秘書長(secretary general)是由南韓籍的Ban Kimoon擔任,而這次果然如BMJ(British Medical Journal)文章料中:聯合國中過去從沒有來自同一區域(亞洲)的人士,同時擔任兩個重要組織內重要職位的傳統,在近期的相關選舉期間首度被打破。至於選舉過程中的角力和考量,最終是什麼因素左右了34位執行委員會(Executive Board)中各國代表的決定,其實不容易分析。

Richard Horton曾經在The Lancet(Vol368 October 7, 2006),The next Director-General of WHO一文中,以是否「具有5~10全球衛生經驗」(Global health experience)、「具有專業能力」,特別是「政策執行的能力」(Evidence for policy making)和「處理中低收入國家健康制度的經驗」(Country health system)來作為候選人之間比較的參考。在這其中Margaret Chan在Global health experience有兩個加號(moderate level of experience),因為她曾經處理過香港1997年H5N1禽流感、2003年香港爆發的SARS;除此之外,她也擔任Pandemic Influenza的總幹事、和Communicable Disease的助理幹事(Assistant Director-General),但是在國家健康制度的參與程度上就比較缺乏。

在11月6日時,當執行委員會公佈初步篩選後的五人名單如下:Dr. Kazem Behbehani(科威特籍)、Dr. Margaret Chan(陳馮富珍, 中國籍) 、Dr. Julio Frenk(墨西哥籍)、Dr. Shigeru Omi(日本籍)、Ms. Elena Salgado Méndez(西班牙籍)。其中,選舉前五人名單內有三個呼聲最高的候選人,一個是中國籍的Margaret Chan(陳馮富珍),日本籍的Sheigru Omi ,還有墨西哥籍的Julio Frenk。
閱讀全文

WHO的新幹事長(Director General)是誰?

今天在醫院看到最新一期的BMJ,對11月九日WHO要出爐的新幹事長(Director General),有篇簡短又諷刺的介紹,不但有助於我們對於國際衛生脈動的認識,同時間也對於這種ㄧ項號稱「政治中立」的國際組織多項認識。特別是文中提到「某國家」極盡能事未了爭取選票的方式,依點都不令人訝異,甚至有點熟悉,而且連iPOD都搬上檯面了,實在是不可小忽iPOD的魅力阿!

我看到這期BMJ對於這次選舉的介紹,目前有三個呼聲最高的候選人,一個是中國籍的Margaret Chang,日本籍的Sheigru Omi  ,還有墨西哥籍的胡立歐(Julio)先生。胡立歐是墨西哥過去六年的衛生部部長,Julio的反對聲浪來自反菸團體,因為他曾經接受菸商的40億美元 「捐款」,以延長新制菸稅的徵收。除此之外,這次WHO主席的選舉,也恰巧碰到Global FundWorld Bankhealth programmes section的主席選舉,所以也都會互相影響到。況且,下一屆聯合國的祕書長是來自南韓的Ban Kimoon,過去的傳統,來自同區域的人(亞洲)是不會同時擔任重要位置的。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