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和女兒談戀愛

更多有關 和女兒談戀愛 的事情Emily已經一歲多,聽得懂大人說的話,已經不是只會躺在床上喝奶、大小便和睡覺的嬰兒。過去這一年,對於市面上的育兒書籍,翻閱過幾本書,主要是體會一下新手爸爸的新鮮感,倒沒特別注意要做什麼特別的事。這段期間,老婆倒是常收集一些關於親職教育的資訊,其中有些是由「鄭如晴」所寫的文章,譬如「七點的晚安曲」、「不作書僮」等等。

「和女兒談戀愛」的書名,真的很溫馨浪漫,描述親子家庭的點滴,沿著全書的脈絡下,會發現作者其實是在闡述一位母親的教育理念與實做。除此之外,我也很佩服身為母親的作者,當年在德國留學,在拮据的經濟狀況下,中斷學業,親自扶養兩個女兒,但作者不僅是個媽媽,也是堅強、有理想的女性,在四十六歲考上了兒童文學研究所,彌補了當年女兒出生後,未拿到學位的遺憾,因為她相信:凡是只要願意去作,遲早都可以達成的

和兒女談戀愛,是現代父母要修的功課
現代的親子關係,講究的是架在彼此的尊重和關心上

我很喜歡上面這段話,對自己的孩子,不僅是愛和關心,或提供物質的養育,更是要陪養親密關係和彼此尊重。所以透過生活習慣的養成—七點的晚安曲、不作書僮,避免強加的非自發性的強迫學習,注重陪伴一起玩的虎姑婆等等,都用小故事表達自己的教育觀,閱讀起來既是輕鬆,但又有許多感觸。

老婆和我常常都會聊到對Emily的教育,從我們自身過去小時候被教育的方式,到長大成人自己進修成長後,我們的確有自己的心得和想法。對於適性發展,讓孩子走他們自己的路,雖有共識,但面對外界許多扭曲的教育觀,不禁都會擔心自己可不可以堅持,就像作者說的「教育是一件複雜的問題,很多父母搖擺在民主與威權之中,過與不及,事關孩子前景,拿捏之間不只靠智慧也靠耐心。稍一不注意,尊重孩子自由與選擇的另一個面向就是放任」。我相信老婆和我都有信心,給Emily最好的,但作者也提醒我們: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也可以檢視自己的生命歷程,也太多的遺憾,來自年輕時機會的錯失;有太多的茫然,起於年輕不知自己能做什麼。但我會提醒我們自己,有時候要學習放下,包容和鼓勵,只要教養好,孩子會找到自己的出路,而不是逼孩子實現自己的遺憾和未竟的夢想。

你會發現,作者的兩個女兒,纖細體貼的心思,就讓我們都同為女兒的父母身份,感到窩心與驕傲,雖然Emily還是一歲的女娃兒,但是在獨生男兒的爸爸媽媽前,可是令人嫉妒三分吧!老婆都會很注意新聞中的社會新聞,因為有太多令人憤怒、不解,和不尊重女性和兒童的新聞,讓老婆和我都非常擔心。不過,看完書後,更是提醒我們,當Emily長大後,謹慎地提供一個開放的交友空間,培養她的交友能力,但不要過份歇斯底里的過度保護,可能是我們的重要功課。

這本書閱讀起來,很輕鬆、愉悅,但又充滿啟發性。我從作者身上,其實也看到老婆懷Emily十個月,還有在我外派外地時,獨立照顧Emily的畫面,但我不想只讓老婆跟Emily談戀愛,而更想積極參與其中,除此之外我也期盼老婆可以完成她自己和我們兩個的理想與承諾,不要像作者一樣在四十六歲才能圓夢。

至於對我來說,我更確定了人生的次序:健康、家庭和事業依然不變,只不過事業包括了老婆和我的共同事業與成就。如果你也是新手爸媽,這本書絕對值得你花點時間閱讀與品味。

在〈【閱讀】和女兒談戀愛〉中有 1 則留言

  1. 我也很喜歡”和兒女談戀愛,是現代父母要修的功課
    現代的親子關係,講究的是架在彼此的尊重和關心上”這段話!
    改天去書局找找這本你推薦的書!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