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帶的貓熊 悶熱的台北

團團和圓圓終於在去年底來到台灣,台北動物園用最高規格的硬、軟體設施迎接他們的到來,無聊的政客說:他們來,我們是辱權喪國;但動物園說:這是動物保育的最佳示範。至於我呢?對於貓熊來台,實在是興致缺缺,但也是憤怒難抑。

我們家裏也養著小動物—妮妮和菊菊,但他們可都是領養來的流浪小貓咪,但是身為萬物之靈的 「人」,硬是要把動物圈養在水泥建築物裡,然後收門票錢,但卻說是為了作保育。想想看:團團和圓圓原本的生活棲地,在冬天下雪的高山中,因為啃著養分不足的竹子,讓他們成為唯一不會冬眠的熊。但是,來到亞熱帶的台北新家後,他們將住在新光集團斥資二億多元,有全天空調溫控的「豪宅」,然後我們再用立牌、投影機播放影片,告訴遊客們,這些可愛貓熊的生活環境和習慣是什麼!這些影像、知識,可以透過許多高品質的生態影片就可以做到。

上個星期日,在中視的大陸尋奇的節目中,完整了播出團團和圓圓的來台過程,有隆重的歡送典禮,夾道歡迎的人潮,有小朋友、大朋友、甚至大學生代表都在其中,場面之大,很難想像這是歡送兩隻貓熊,到一個他們這輩子,都應該不會造訪的島嶼。

在現代,要傳達保育觀念,或是讓大家認識各式各樣的動物,把他們圈養在水泥牆內,絕對不是唯一的方法。保護棲地,才是最正本根源的方法,體認到尊貴的人才是自然最大的威脅,然後從自身反省,才是最正確的保育觀念傳達。或說回來,把經費放在保護台灣沿海的溼地、不斷消失的珊瑚礁,想辦法達成觀光和保育的平衡政策,才更有意義吧?

其實,關於熊貓的文章,寫的人已經很多了,但是對於團團和圓圓被送到台灣,但是臺北市立木柵動物園還打著「保育」之名,我還是忿忿不平!雖然,貓熊的確很可愛,但那又怎樣?難道別人家的小寶貝很可愛,所以就可以跟妳的寶貝作交換,你要嗎?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