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部的第三個禮拜,我到嘉義縣新港鄉扶緣服務協會報到,即將展開為期兩個星期的社區學習之旅。從嘉義市往中山高速公路嘉義交流道的方向開去,約莫三十多分鐘,就可以抵達新港奉天宮前的中山路,然後左轉進公園路就可以看到在消防局後面的老人活動中心。
在4樓的扶緣服務協會辦公室裡閒晃時,看到夏曉鵑主編的「不要叫我外籍新娘 」這本書,突然讓我想起這一個多月在社區,尤其是在台北縣金山鄉衛生所時,遇到很多的外籍新娘,而衛生所內也有一名越南籍的通譯員,但自己其實對外籍新娘的瞭解,其實還頗少,往往都是從新聞媒體看到什麼「新台灣之子」問題的報導,或是外籍新娘延誤就醫致幼兒死亡的負面消息,而隱約也記得商周在「一個台灣 兩個世界 」中首次推出,且頗負爭議的湄公河畔的孩子 。而自己在看門診時,遇到這些外籍新移民時,雖然覺得用外籍新娘來稱呼他們,似乎有點不太妥當,總覺得這似乎含有貶抑的意思在,但也不知道怎麼稱呼她們才好。其實,我們不得不承認,在老化的農村,或是工資頗低的工作,甚至是不列入報酬的家庭照顧方面,這些外籍移民,替台灣貢獻不少,在我們想要消滅盤旋台灣上空的族群幽靈意識,不分本省人和外省人時,我們又去劃分出非芋頭,也非蕃薯的這一塊,無疑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反其道而行。台灣,因為國際地位,不像歐洲國家,接受國際難民;也不像美國那樣,聚集世界不同種族的大熔爐,時至最近,因為經濟、社會因素,開始面臨新移民政策的思考,也開始學習如何面對、接納,甚至是跟新移民學習的心態,而台灣也逐漸成為一個移民國家,也可以成為一個具有特色的多元文化國家。
書中,從「美濃外籍新娘識字班」創立,由夏曉鵑以『尋找光明』一文為頭,從外籍新娘的識字課程,到成立社區支持網絡,然後新移民女性自主運動,到南洋台灣姊妹會的成立,書中收集了許多新移民女性的文章,還有志工或是工作人員的心得,不但可以更認識她們的處境與努力,也可以看到具有感情和性別即平權價值觀念的傳遞與empower的過程。書中提到大家最常接觸的幾點迷思,很值得一提:譬如外籍配偶,常被媒體行塑成低劣的一群,造成社會不安也造成人口素質低落;或是佔用社會資源福利等論述,幾乎都是我們在報章媒體中,耳熟能詳的指控,更別說台灣社會中到處充斥的語言歧視,很多基本的人道待遇,都被描述成「施恩」,進而被描述成佔用、浪費台灣社福資源。
諸多的新移民,帶來的是多元文化的認識與刺激,不論對新移民女性或是其他台灣的原生家庭都是如此,但是如果我們不能跨越自己的文化籓籬,對於其他文化只抱持著偏頗概念,那麼我們將失去一個和平共處的多元文化環境,而在國際關係本來就緊縮的台灣現實環境,接觸異國文化又少的機會下,只是讓下一代擁有不健康的文化偏見和狹隘的國際觀。話說回來,新移民女性的人數已經不容我們小忽,政府也開始注意,提供學習中文的機會,雖然很多時候,政府抱持著強迫同化,維持人口水準的恐懼為出發點。書中有段文字,我覺得描述的很直接,也明白的指出很多人對於新移民女性的誤解:各種憂慮新移民子女素質低落的論述依據是—他們父母親多是貧困、教育水準過低。…反照在台灣不斷稱頌來台祖先的篳路藍縷、赤手打天下,和阿扁總統的『三級貧戶』背景,顯得格外荒謬。依此邏輯…扁媽與扁爸和絕大多數和人的祖先素質並非上選,而何以造就成今日自是甚高的台灣人和陳水扁總統呢?所以,創造一個公平,且不具歧視的學習、競爭環境,才是政府應該要積極從事的工作,而不是反過來控訴這些新移民女性的教育水準過低,降低台灣人口素質,況且,不要以為人家是文盲,人家只是不懂中文字,不是嗎?
文化,本來就不是恆久不變;多元,帶來了新刺激,讓台灣人的內涵更豐富,每個人都應該要思考歧視的排外思想,以為阿斗阿就比較好,南洋來的就比較差,不要忘記新移民女性對於台灣的貢獻,不論是家庭內、外,甚至是台灣的社會或文化。下午在新港走訪時,在一個社區營造協會裡遇到一位新移民女性,她的台語頗為道地,不仔細聽還以為是在地人,她到台灣已經八年了,我想起在金山鄉時,許多新移民女性媽媽,帶著小寶寶來打預防針時,那種臉上露出的關愛,她們也是呵護著台灣下ㄧ代的母親,跟全世界的媽媽都一樣,她們帶來的是異鄉的能量,讓我們把這股能量順利的注入台灣社會,成就美好康莊的未來!
所以我帶我女友回去 也變成新移民女性候選人
我問過阿, 她還不想去勒, 說中共會打過去 哈
親愛的老公:
以下網址是介紹:
法國總統沙克吉今年四月十一日總統選戰期間,在一個法國新移民入籍典禮上發表了一篇演說談移民和國家認同問題,跟台灣目前的新移民現象非常相似,可以參考。
連結網址如下:
http://udn.com/NEWS/WORLD/WOR3/3932878.shtml
老婆
阿哈!我看明年可能就直航囉….雖然打過來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但是我看也不容易!不知道新移民女性的英文怎麼說呴!?
那篇感性的文章我已經收入到MyShare裡囉!的確是一篇會令人動容的文章啦!
sisters?
[url]http://www.amazon.com/Sisters-Strangers-Immigrant-Racialized-Canadian/dp/0802086098[/url]
To Ask Mr. Business,
你還真厲害!馬上就提供相關的書籍啦!看簡介內容,書中也特別討論了性別,或是她所稱的sisterhood在加拿大外籍女性地位的影響…..
其实在欧洲也是一样, 也会有很多歧视新移民的民意。 不过还是有很多开明政客在推进多元社会, 因为如果移民社会已经不可避免唯一的出路就是融合, 否则就是对抗, 而对抗显然大家都不愿意见到。
是啊!希望移民社會是一盤有形有色的大沙拉,而不是一個大熔爐。沙拉有共同的味道,但又能保有各自的特色,而大融爐卻逼著大家要變成一體,畢竟都還是要用出一些強迫的手段,也不是所樂見的結果..
嗯…..說的對我們部應該這樣ㄉ批平別人創照一ㄍ社會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