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照護機構:參訪雲林縣斗六朝陽老人養護中心

這個月我來到雲林斗六,準備完成我第一年住院醫師一般醫學訓練的最後一個course:社區醫療實務。很多第一年住院醫師說,在雲林的社區醫學一個月,大概是全部R1訓練裡最輕鬆和快樂的時段,也是讓大家開始考慮跳船家醫科的時間。我想,前者是真,倒是是否改轉家醫科,倒是未必,不過這也是家醫科的特色之一。

昨天在雲林分院完成簡單的報到手續,傍晚在斗六市內隨便開車踅了一圈。發現除了民國九十三年成立的台大雲林分院 外,還有民國九十四年成立的成大斗六分院 ,除此之外,還有大林慈濟醫院斗六門診部等,除此之外,還有成立許久的私立宏揚醫院,為93平方公里,十萬多人的斗六市構成了緻密的醫療資源網。

「阿嬤!妳幾歲啦?」阿嬤說:厚俚唷!

今天拜訪的是私立朝陽老人養護中心,位於斗六市內,距離台大雲林分院和成大斗六分院車程都很近,從大馬路轉進小巷後,就可以看到距市中心頗近,但要鬧中取靜,座落在綠色田埂間的養護中心。上千坪的佔地面積,大約只有15%用在建築物上,養護中心的前院是小花園和綠地,後面則是種滿水稻的田埂。院內除了中間的大廳活動區域外,往兩旁開展的都是住民的房間,每個房間約有6~7個床位,床位間的空隔還算寬敞,採光和通風都算舒適。步入大廳,約若早上九點鐘,院內的住民們都聚集在大廳看電視或聊天,我先到院內的行政辦公室小坐一會。

說實在話,這種參訪頗為尷尬,半天的時間內,說不上深入觀察,也不是什麼溫馨的關懷活動,所以我把重點放在瞭解養護中心的設立緣起,和經營過程的甘苦談。朝陽養護中心,是一個私立的小型養護中心,有8名的照顧服務員,一名值班護理人員,兩名行政人員和負責人院長一名。院長廖淑卿年約五十多歲,是ㄧ位健談而親切的中年女性,當她早上進入中心時,尾隨著一隻她飼養的流浪犬-小米,接著就忙著穿梭在大廳和房間裡,忙著招呼老人家,而小米就扭著屁股緊隨其後。很多老人家看到她都很開心主動的打招呼,對於穿梭腳下輪椅間的小米也沒有大驚小怪,看來這是大家習以為常的日常活動吧!

廖院長的先夫是服務於署立雲林醫院(台大雲林斗六分院的前身)的外科醫師,民國八十年,她的婆婆因為咽喉癌在林口長庚開刀,為了照顧術後的婆婆,她和先生經常南北奔波,不但花錢又花時間。為了照顧方便,他們所幸把婆婆接回斗六,在自己的土地上,準備親自照顧。那時,青黃不接的年代,幾乎沒有任何長照機構,政府在那年才剛通過護理人員法,也剛首次在耕莘醫院試辦護理之家,在兩年後才公佈護理機構設置標準。那時他們想說,照護一個也是要花錢花時時間和氣力,那不如把有需要的人一起找來,所以16年前,在政府正準備著手耕耘長照這塊領域時,他們夫婦已經開始投入。

1997年,政府修訂「老人福利法」,訂定三類長期機構:1.長期照護機構, 2.養護機構, 3.服務機構(日間照護,臨時照顧和服務機構),並在1998~2001間,推動老人長期照護三年計畫以普及機構照護措施,於是朝陽養護中心於2001年正式立案,成為登記有案的養護機構。根據法規規定,朝陽這類的私立小型養護機構,最多只能收案49個,但是在訪談過程中,廖院長說目前雲林縣內的12個私立小型養護機構,其實都很難符合這樣的規定。主要的原因有二,第一是要打平小型機構的足夠開銷,在軟硬體方面都要符合規定下,49位的規模經濟實在不足,根據大家(同業)的經驗,需要60多位大概才能打平且維持利潤;再者,目前需要這類長期照護的需求量實在太大,而合法的機構所提供的床位還不夠,到95年1月底,台灣65歲以上的老人人口已經占了9.77%。法源通過後,帶來的除了品質的要求與提升外,也帶來每三年評鑑ㄧ次的規定,但文件資料評鑑,並不一定與真實的照顧品質平行,坊間甚至有委託代辦的公司,可以短期內完成所有需要的評鑑資料,這與醫院評鑑所遭遇的困境很類似。我們都很肯定立法內容,是為了提高照護水準,但是如何先讓法規合理完整,然後落實真正的品質指標管理和監控,可能需要立法人員,好好到在地的養護機構裡待上一陣子再加以思考。

除了軟硬體與法規之間的矛盾外,到底來養護中心居住的阿公和阿嬤怎麼看待自己入住中心這件事呢?不要說住養護中心,即使是一般搬家,我們也都需要適應期,更何況是老年人到新環境,必須適應新的居住夥伴。事實上,要到養護中心來居住的老人家,在家裡的照護早就已經遭受到困難與挑戰。廖院長說道:你可以想像,有些老人家因為機能退化或是慢性疾病困擾,不論是吃飯、上廁所等,動作較為緩慢,更有的可能需要家人幫忙清理,但現在社會,家人必須上班上課,有時心裡一急,時間一趕,在態度、動作或言語上難免顯得有點急促或不耐煩,後來就變成不得已的不幸結果,老人家滿腹委屈,因為他們也不是故意的;年輕人滿懷愧疚,其實他們壓力也很大,不論是經濟上或是道德倫理上的自責。所以,對於入住不久的住民,在生活照顧上,如果給予不徐不緩,而切親切的照顧,其實,就可以初步化解那出到陌生地的陌生與尷尬。

如果自己老後,願不願意住到這機構來?會這樣問自己,是想要看看自己對這樣的軟硬體環境到底滿不滿意。對於能夠獨立完成三餐、洗澡和穿衣的人來說,要想像這些阿公阿嬤們,他們在家裡受的委屈和困境,然後最後落腳於此,其實很難。需求被滿足,本來就要層次之分,如果原本吃飯穿衣都成問題,那麼在這裡可以吃的飽,又穿的整潔,那麼再來你會要求什麼呢?如果長期照護,是要提供身心功能障礙,一套包括醫療、護理、個人及社會,在生理、心裡、靈性、社會與經濟層面的需求,讓大眾得以恢復、維持或重建健康的服務體系,那麼,還有許多空間可以努力,特別是在吃飽穿好之餘,我們可以再問問看,他們需要什麼。

在〈長期照護機構:參訪雲林縣斗六朝陽老人養護中心〉中有 5 則留言

  1. 您好^^ ,我是於yahoo知識+上收尋到你這篇文章的,我最近剛好在尋找斗六附近的老人養護中心或是護理之家的機構,因想替奶奶找較好的照顧處所,所以也滿頭疼的,幾個月前奶奶因跌倒摔斷大腿骨而開刀,但後續肺部感染產生併發症而住了兩個月的加護病房,但目前病情已穩定也拔除呼吸器,也考慮從台中的醫院轉回離家近的斗六好照料,但目前對養護中心或護理之家也搞不清楚奶奶比較適合哪個單位,想請問先生,我奶奶是比較適合哪個單位,或是您有可以推薦的單位,當然環境我們還是得親自去看看,但想請先生可否給個建議,謝謝您。

  2. 您好^^ ,我是於yahoo知識+上收尋到你這篇文章的,我是最近剛好尋找斗六附近的老人養護中心或是護理之家的機構,因想太奶奶找較好的照顧處所,所以也滿頭疼的,幾個月前奶奶因跌倒摔斷大腿骨而開刀,但後續肺部感染產生併發症而住了兩個月的加護病房,但目前病情已穩定也拔除呼吸器,也考慮從台中的醫院轉回離家近的斗六好照料,但目前對養護中心或護理之家也搞不清楚奶奶比較適合哪個單位,想請問先生,我奶奶是比較適合哪個單位,或是您有可以推薦的單位,當然環境我們還是得親自去看看,但想請先生可否給個建議,謝謝您。

  3. Bella您好,

    基本上拔除呼吸器後,要看有沒有其他的氣切,尿管,或是鼻胃管等等,當然還有你們家裡的考量才決定駐養護中心或護理之家。簡單說來,護理之家的看護等級比養護中心還要高,也就是他可以照顧比較重度的居民,自然收費也比養護中心貴。不過,我畢竟在雲林斗六的時間不夠久,也不清楚您親人的詳細狀況,譬如現有的疾病、需要復建的程度、或是智能目前的狀況,所以也不敢跟您說哪一種層級的照顧環境才符合你們的需求。不過我建議:持續復健,能夠自由行動,和保持她與家人或是朋友的互動性,是很重要的!所以建議您先跟原本的醫師討論,後續您親人需要怎樣的醫療和復健服務,然後你可以到雲林縣的[url=http://www.ylshb.gov.tw/content/index.php?m=1&m1=16&m2=50&gp=49長期照顧管理中心]長期照顧管理中心[/url]的統一窗口詢問相關服務唷……

  4. 謝謝您的說明與建議,我們也已經安置好我奶奶了,非常感謝您,也祝福您全家幸福快樂 @^_________^@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