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晚上九點多,把電視頻道轉到HBO,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神鬼傳奇中的瑞秋懷玆(Rachel Weisz),然後接著是令人熟悉的非洲畫面,吸引我看完這部電影。電影的核心很簡單,首先是男女主角之間的感情,然後再藉此反省西方世界剝削黑色非洲的事實。
電影中的故事發生在肯亞(Kenya) ,敘說一個肺結核新藥物的臨床試驗,如軍火商惡毒般的大藥廠因為看到了廣大的市場利益,在缺乏足夠的臨床證據證明藥物的有效和副作用(毒性),透過英國政府,在當地進行違反人道的臨床試驗。其實,原本的主題應該是相當沉重的,但在巴西導演Fernando Meirelles 的手下,讓這部電影以一種有反省性,但又具有好萊塢戲劇性張力的方式來表現,算是值得一看的佳作,只不過我實在不了解,為什麼原本叫做The Constant Gardener 的電影,會被翻譯成一步劇情懸疑片的片名呢?
這部電影,就如同戰火情人(Beyond Borders) 、血鑽石(Blood diamond) 一樣,越來越多的好萊塢電影以類似的題材為主題在發揮。有人會說,這只是讓大家繼續消費這些不平等,但卻不能改變現狀,以前的我一定是舉雙手贊成,但是現在我大概只會舉一隻手。試想你遠在非洲之外,享受全民健保的「先進」醫療下,你怎麼能想像到遠在非洲大陸上,有這些故事在發生呢?就像佳芳 說的一樣:如果你是導演,如果你沒有名氣,又如何能製造這麼大的影響力呢?觀看他人的痛苦只是反省的第一步,但是卻很重要,而要製造有說服力和有影響力的這一步,絕對不是只有靠迎合小眾,需要學術語言或是高深理論才能討論的紀錄片,來擔重責大任,反倒是大眾口味,但又足以引起反省的普羅作品,才有其價值。佳芳 說她未來會把這些電影,放在一起寫篇文章,我想大家可以屆時看她的大作。
回到肺結核的問題上,全球面臨結核菌所帶來的危機的確也越來越大,在近期的新英格蘭期刊 中,提及到廣範抗藥性肺結核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XDR) tuberculosis」的問題。其實,廣泛抗藥性肺結核反應著全球衛生不平等的事實,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和WHO的報告,至少已經有17個國家已經有XDR的出現。早期,正確診斷與早期的合適治療,和服藥的監控,是結核菌治療的主要重點,但是因為藥物的使用不足,或是重複的療程,讓多重抗藥性(MDR)結合產生,而濫用第二線的抗結核菌進而讓廣泛抗藥性肺結核出現。就像Paul Farmer在愛無國界書中提到的,服用抗結核菌藥物的遵從性(compliance)不好,有時候是來自於病人所處經濟社會的結構不平等,不是因為病人都是「擙客」。XDR結核的產生,代表WHO所推行的DOTS、加強衛生系統和醫療照顧服務策略,並不如預期中的成功,但是造成的原因,文章中簡單的以「在地的政治力量並未把健康作為第一考量要務」作交代,並呼籲加強預防肺結核和廣泛抗藥性肺結核的研究來對抗。
電影、小說於實際的國際衛生之間,其實差距並不多,電影中不平等的醫療人權,確實存在於現實社會,只是不如電影中的戲劇張力,讓人馬上潸然落淚或情緒激昂,而我們面臨的困難就是如何在學術期刊中,讓人看到真實的不平等,並不是三兩句話輕鬆帶過,而盡把希望擺放在學術研究或是大結構的策略模擬而已。
【延伸閱讀】
為什麼電影要翻做”疑雲殺機”呢?我想因為電影叫做不朽的園丁(大陸的翻法,在PPS還被歸類為文藝片)實在很難吸引一般人想要進一步觀看,
所以雖然片名有點俗但定的好,這樣的好片子就是要盡可能的吸引一般觀眾來欣賞就算是有點消費嫌疑或者是不能馬上改變什麼,但至少可以吸引大眾的注意,畢竟”改變”很難速成或只靠所謂的菁英,除了制度、法律、觀念也是改變世界的重要一環…
是阿!雖然疑雲殺機看起來是動作懸疑片的感覺,但至少有吸引力啦!呵呵 ~~讓觀眾喜歡內容,引起反思,的確是比較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