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年家醫科住院醫師,代表什麼呢?那就是明年的十一月,就可以考專科醫師執照,那個時候,我也已經三十歲。從跟心愛的老婆結婚、Emily的出生到現在,總覺得這三年多來,我是紮實地握著自己人生的方向盤,堅毅的往自己的方向前去,而我也何等有幸,這一路上,老婆與我總有相同的遠景和夢想。
信仰,對人很重要,讓人堅毅地相信什麼,毫無怨悔的去作;但相信或堅信一件事,也同等重要,堅信帶來信念,確定我們的志向,讓我們在歲月增長間不徬徨,讓我們不敢用大而化之的理由,作為無法成就志願的藉口。老婆常說,我在三十歲以前已經五子登科,但是我們都知道,我們並不已以此為滿足的境界,在老婆從拉達克回來,我又讀完孩子的第一理路-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 這本書後,更能體會,在我們的心理深處,對於弱勢、不公義、偽善的厭惡和對公平、平等的理想,依然如此強烈地在燃燒。
我知道,這一切,都需要時間累積和磨練,只是看著周遭的朋友、同事的發展,有時候會有點著急和急切,彷彿一天內還要有另外的24小時,來讀書、看Paper、上網和陪家人,這樣的著急,有時候會轉成焦躁,或變成有點過於擔憂;看到別人的成就,會心急的為什麼自己還沒做到,而亂了自己的腳步。有時候這點,老婆做的就比我好太多:做不完的,就明天處理;來不及弄的,就寫進schedule,下次把它完成不就得了!還沒成功的,按部就班來,總會有成績。老婆說得對,醫生(醫學生)就是太順遂,壓根不知道失敗是什麼,或許對於失敗的恐懼,才是憂慮背後的深層原因。
在黃小黛.IS LIFE.blog 看到下面這段文字,更是心有慼慼焉:
人生走過三十五年,不是短的數字了,剩下的,你拿多少本事來應付自己呢?這是當好的年紀,身旁的工作朋友最容易影響你,選擇對的人會決定你未來的生存環境,生命的每個階段有其該完成的課題,在這看似混亂卻也單純到只要顧好自己內心的時代,人都只想完成自己,不太在乎別人了,也挺少聽說有什麼大志向,慾望與動人的事物成了生活的裝飾品,內心被感動的那塊慢慢的被生活的一點一滴消費了,我們的感動成了賺錢工具,這無事不販賣的世界,心空空被無關緊要給填滿了,而人們還在慶幸。
還好老婆和我遇到了對方,在對的時間、地點,我們因緣際會,得以互相扶持,互相鼓勵,讓我們的理想和熱情繼續鼓動著我們,朝著屬於我們兩個人的共同理想邁進。最後,寫下這篇文章,鼓勵自己,繼續堅持信念、熱情前進;當然,也要謝謝老婆,在我焦躁、著急的時候,給我了很多安慰和鼓勵,更謝謝她為我們的家庭帶來了幸福和可愛的寶貝Emily,也順便告訴老婆:親愛的,繼續加油,我們終究可以開創出屬於我們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