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Cherish Every Child),既芬蘭驚艷後,在台灣近來第二本關於芬蘭的書籍。不過跟芬蘭經驗有些不一樣,這本書全部都在談芬蘭的教育,旅居芬蘭六年的作者Yolanda,從對芬蘭教育特色的興趣出發,探訪了芬蘭境內的大大小小,遠遠近近的學校,為讀者們揭開了連續多年,在許多國際組織的評比中都拿報佳績的神祕面紗。
40多年前,芬蘭進行了教改,從最北邊的城鎮開始,一路往南推動,改變了舊式「學、職兩軌」永不交集的制度,改革前芬蘭採取能力分班,但1985年終於取消了能力分班;在教改開始20年後,中央行政機關解除了對地方教育體制的嚴格規定,不再對教學內容與目標施加過多的管理,中央從此只負責釐訂課程大綱,而讓地方政府去真正落實第一線的自主教學,而這些努力成就了「全世界落差最小的教育體制」。在芬蘭,沒有所謂的資優班、沒有制服、沒有督學、上課時間彈性自由、考試次數不多、學校不作排名、老師不作績效考核,也不標榜任何的菁英培養或競賽,評估和考試,都是為了讓學生知道從哪裡去自我改進,不是挫折學生與老師的士氣。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