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醫的真諦

最近專科醫師的考試結束,也對過去三年的訓練有個交代,月中協助明年新進住院醫師的甄選,讓我想起三年多前也曾經坐在那,回答為什麼要選擇家醫科。近日,同屆的朋友也寫了篇文章,更讓我覺得應該在要拿到專科的此時,檢視自己,也回應一下家醫科給我的訓練與栽培。

我很贊同Guoyou說的「寶山裡知識寶庫浩瀚無涯」,入寶山在久也總覺得學無不盡,游走各科如何學門道,也是需要眼明手快,腦袋清楚。不過,更重要的是「精神」,這樣說很模糊,年輕的醫學生、住院醫師,或醫學專家們,或許覺得這是唱高調,不切實際,但是我在準備專科考試時,在翻閱指定考試用書『家庭醫學』時,卻獲得了非常踏實的回饋與安慰。家庭醫學這本書,有很多內容談的是如何與病患溝通,如何應用biopsychosocial model來問診。以前翻閱這些內容時,連我都覺得很生硬和枯燥,但是三年後再閱讀這些內容時,發現自己所做的,其實就是在實踐這些理論,而且在跨文化健康照顧,健康不平等部分,都有涉略,其實,我覺得這是一本醫療人類學或社會學的入門書籍,而不僅僅是專科考試的參考書!過去自己對於醫學的質疑,所以拼命在其他領域尋找的精神和內容,其實就在這本書中。果然,再度驗證自己三年前的選擇是沒錯的,這也要謝謝老婆給我的支持與肯定啦!

我覺得Guoyou說的「無招勝有招」,也實在精闢到了骨髓。武功要能到無招勝有招的境地,原本的功夫就一定要紮實,所以點出了家醫還是要以紮實的臨床技能做基礎,但是要進入「無招」的境界,依靠的就是三年內的訓練內容,我很喜歡Guoyou說的:

客倌們有什麼問題我們就幫他解決,
客倌們沒什麼問題我們就讓他更沒問題、更舒坦,
客倌的問題我們沒法解決,就找自己知道的厲害的師傅幫他處理,
處理完了他還會回來找我們說,你介紹的那位師傅真不錯!
過兩天帶著一家老小來關照…

沒錯沒錯!就是這樣的感覺,極為貼切了描述我這幾年在診間裡的感受。不論客倌是在市場批魚賣蝦、有人做雜糧養生饅頭,奔波兩地的台商,大樓警衛或證卷交易員,讓「客倌」快樂安心和健康,總是我們最開心的事,所以悠遊在診間的時間,其實是很令人滿足的。

言到如此,一定有人說:寶山之外世道環境艱困險惡,不是好混的。我想,這不是切合我意嗎?平民百姓的生活環境,就是我們的希冀,而我們的訓練,本來也終究是要遁入民間,有時候在來個裡應外合,上下一氣,或許有一天我們可以讓險惡的環境,變成對人民和醫生都有利的狀況。的確,不要畫地自限,就有無限的可能。

三年了,其實不是很長,但也不算短。同門師兄妹,都選擇了自己的路途,有人在診所,有人在醫院,我還躲在寶山裡練功,現在的環境不夠好,但是一身武功的我們也不會妄自菲薄,潛藏民間,等待有一天我們要揭竿起義時,大家都能夠同聲附和阿!期待:未來的改變。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