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林來台的省思

陳雲林來台灣,我個人是沒有什麼偏好,兩岸分隔60年中國官員第一次登台,的確象徵了兩岸關係進入了新的局面,不管是任何人,都應該要做好心理的調適。

陳雲林來台前,爆發張銘清與王定宇的衝突事件,可以看到一些民眾,被政治人物激化後,對來訪學者做出非常不禮貌與不理智的粗暴動作,已經為陳雲林來台,投下了不合善氣氛的爆炸彈。這兩天,抗議者和警方的衝突,似乎越演越烈,民眾受傷,警察流血,電視中激烈的肢體衝突畫面,丟雞蛋或亂丟物體,的確是暴民的行為表現。當然,對於政客們利用「自由」之名,鼓動民眾,把他們心中的焦慮,煽動成肢體的行為發洩出來,或是變成惡毒的言語攻擊,都是極為民粹的不良示範

群眾的高漲情緒,到底怎麼解決,或是誰應該負責任?陳雲林來台,如果勢在必行,那也並非不可,只是馬政府團隊應該在面對島內高漲的情緒,是否可以多使點力,或更細緻地來嘗試降低衝突,如果陳水扁激化族群的手段是不可取、甚至是卑劣的,那麼馬英九總統就應該引以為戒,應該多多化解這部份的對立。當然,反對黨的蔡英文主席,並非沒有責任,王定宇對張銘清以學者身份訪台時的言語和肢體暴力,竟然沒有任何的指責和阻止,反倒讓王定宇在那邊撒狗血地自導自演後來的劇碼。

再來,馬政府為了應付高漲的民眾情緒,開始動用大量的警察人力,以避免衝突。但是在現場維安的時候,看到了警察扯下了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真的讓我極為滿頭霧水與驚訝!懷疑我自己還在台灣嗎?至於進入商家,禁止播放音樂,警察在值勤上應該有更適切的作法才是。我當然不單純的就認為這是「警察國家」的復辟,只不過這給我們了機會,在這個衝突點上,檢視各方的作法。

那媒體呢?拍肢體衝突,不是不可以,但只拍攝暴力畫面,卻沒有涉及問題核心的探討,或是忽略了另外有人不願以民粹政客同行,在另外一旁靜默抗議的學生、教授和民間團體,他們的訴求又是什麼呢?似乎不血腥的東西,引不了注意。今天,「圍城」的衝突似乎越升越高,對馬團隊來說,或許應該早點考量到,既然島內的意識衝突不好解決,事務性協商是否真的必須在台灣舉辦,或是可以考慮在第三地進行?對在野黨來說,是不是應該挺身而出, 安撫民眾,不要向當年的連戰和宋楚瑜一樣,繼續「激勵」和放任失去理智的民眾,繼續恣意抗爭。

衝突前,政府沒有做好醞釀氛圍,在野黨沒有做好規範的動作,在警察值勤失當後,政客又利用這種氣氛,騷動民眾,讓氣燄憤怒的民氣,轉變成不理智的暴力行為,結果警察、民眾都紛紛掛彩受傷,到底誰得了好處了呢?如何化解惡性循環下的不理智暴力,我們都應該冷靜下來想想。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