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國際無車日

曾幾何時,腳踏車已經不只是一種代步工具,而是一種新興的運動,以前國高中騎腳踏車,主要是想要擺脫父母親接送,獨立自主的青春期叛逆表現,沒想到過了十幾年後,騎腳踏車不只是為了上學、上班的交通方便,而成了健康、減碳的象徵。

年初我在外訓時,發現外院的同仁也不少人熱衷腳踏車,那時我剛好旁聽了一些騎車經,才發現原來上萬塊的車款,很多人都毫不手軟,沒想到玩「車子」也要那麼專業費神,當下也就沒有太注意那些資訊。直到前一兩個月,老婆買了一台小粉紅的摺疊腳踏車,作為家裡的短距離代步工具,我才又開始注意腳踏車的相關訊息。原本,我都騎著小粉紅去游泳,後來我們夫妻倆甚至在宜蘭休假時,買了兩部美利達的20吋摺疊腳踏車,從五結鄉往返蘇澳鎮,正式開始我們夫妻的自行車運動風。

上星期,我在網路上作功課,發現台北縣市在沿著新店溪、景美溪和大漢溪、淡水河旁有許多相連的腳踏車道,於是我們兩個選擇離我們家最近的地點,從秀朗橋下,往碧潭方向前進,大約20分鐘左右就可以到達碧潭,沿路的自行車道旁,還有許多籃球場、網球場,可惜大台北地區的空氣還是有點讓人不敢恭維,在都市騎車,還是沒比在鄉間騎車來的舒服、暢快!不過倒是讓老婆和我,開始興致勃勃的想去每個車道探險。那天,我也同時發現,原來在920的時候,台北縣要舉辦國際無車日的大活動,但是我卻沒有覺得很開心。

近年來,綠色環保、節能減碳的風潮,跟流行口號一樣氾濫,連新政府上台時,也推節能減碳裝,這種上行下效、風行草偃的氣氛,果然讓地方政府也忙著跟進。大型活動自然可以聚焦,吸引大眾,但是很多時候,大型活動本身就是一個破壞環境的始作俑者,譬如為了討論國際環保議題,結果大家搭著飛機前往某地,在某地大吃大喝,不但節省不了能源,還製造了很多垃圾。看到當天很多人「開」休閒車,去參加無車日的活動,真的就很令人吐血與不解,這簡直是無車日最大的諷刺吧!?結果當天一大堆車子在附近塞車,平白無故的巨集一大堆不需要的耗能汽車,真的很懷疑那些參與者,到底懂不懂什麼是節能減碳?

如果要讓大家都能騎腳踏車,那麼要讓腳踏車成為一個方便、可行的日常交通工具,要努力的是如何建構對自行車友善的市區環境,譬如街道軟硬體設施,交通法規的更改,或是獎勵措施,改變用自用小客車為思維建構的市區交通建構。不然,騎車到公司,沒地方放車,車又被怕偷;騎在路上,又得吸入大小客車的廢氣,還沒到目的地就已經灰頭土臉了,怎麼上班阿?目前的腳踏車道,固然提供很多休閒的機會,但反倒讓大家以為腳踏車是一種休閒活動,甚至車子愈賣愈貴,配件越來越多,從一個健康無害的交通工具,變成一種高規格的休閒享受,從近來我看到的自行車騎士,都是頭盔、手套、背包全副武裝,你就知道入門不輕鬆。休閒活動,不是有台腳踏車,加個水壺和背包,就可以成行了嗎?

真的愈來愈覺得:很多的政府首長,學人家都只學到皮毛,只有面子沒有裡子,辦活動宛如辦選前造勢活動,只要高潮,不在乎過程,也不在乎後來的結果。有個修單車的老師傅說:單車車熱大概就會跟葡式蛋塔熱一樣。曇花一現,我也嗅到這樣的味道了…

【延伸閱讀】
無車、自行車與節能省碳─國際無車日的聯想
是世界無車日還是世界無聊日?
一個台北 兩個世界
國際無車日 比平日還糟糕
只不過是騎個腳踏車而已
好有學問的「無車日」:公益「垃圾」們,行行好,別讓自己在成為受害者了
台北市無車日 信義商圈淨空 周邊塞爆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