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在宜蘭羅東,因為工作地點是在小兒科病房,除了值班外,每個禮拜一都還是得回台北,所以就比較沒有深入民間,體會宜蘭鄉間氣氛的機會,不過在這裡我還是有些有趣的額外收穫。
平常在醫學中心工作,下班時間通常都不怎麼早,所以大家通常都是回家休息,其實在工作之餘,跟同事間偶而聚聚餐,工作時間聊天的內容,除了專業內容和病患的大小事,剩下的就是院內的大小八卦,人事變遷等等,變化性實在不大。而這個月,我在羅東博愛醫院,除了認識這邊的兒科同事外,竟然也碰巧發現了些有趣的事。話說我在準備晨會的資料時,在準備的差不多時,想隨手看看台灣的相關資料為何,沒想到就發現了一個blog:呂俊毅@WORLD 。看到格主的名字時,我心裡想說:不會這麼巧吧!難道有剛好名字一樣的人嗎?沒想到進去一瞧,才發現果不期然是同個人,我腦袋裡馬上回想起住院醫師第一年,在小兒科輪訓時,還照顧過老師不少的病人。老師雖然對小朋友很溫柔,但印象中他是個較為嚴肅和嚴謹的人,沒想到老師竟然已經默默的經營blog一段時間,害我當天既興奮又好奇的逛了這個部落格一段時間。在醫院裡大家是上下的從屬關係,討論的東西自然以臨床知識和病人的狀況為主,除非原本私交就很好,大概才有進一步了解老師(或其他學長姐、同事)的觀點和想法,但透過部落格,卻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了解對方關心的議題、想法和觀念,這種感覺還挺特別的,至少我們對一個人的認識,不會只限於查房時的短暫互動,而透過網路上的部落格,卻可以獲得更多的資訊。我喜歡裡面其中一篇文章 所提到的:有人說寫部落格的醫師paper一定寫不好,我說: 1.不寫部落格的醫師paper也不一定寫的好;2.如果一個醫生一生只有paper,那你生病的時候最好不要去找他。所以我還是要寫部落格。看完後,不禁令人會心一笑,讓最近分析data苦無結果的我,多了不少鼓勵。
隔天遇到同事,興奮的跟于醫師說我昨天的大發現,然後他就跟我說,其實我們這的兒科主任也有blog喔!我聽了之後大為興奮,沒想到在短短的時間內,竟連續發現周遭有長期在經營部落格的主治醫師。主任的部落格是「珍珠村民愛樂人 」,除了名字很特別外,一進去就可以發現他去許多地方的旅遊日誌,圖文並茂,不只是遊記心得,還包括了許多有關在地文化和歷史的介紹。仔細一瞧,才發現是去年12月份才開始經營的部落格,不過在整理旅遊手扎上面,真的花了不少工夫,而引起我興趣的還有「宜蘭在地人」這系列的文章,裡面的新年快樂—東山珍珠我的家 ,把部落格的名字由來和他跟宜蘭結緣的故事說的明白,一年12個月的珍珠村美照,真的會讓人想在宜蘭定居呢!
因為是來這裡工作,而且禮拜日和禮拜一都在台北,雖然沒有領會到宜蘭的大自然之美,但卻讓我更進一步的開始思考台北以外的生活。轉眼間,第二年的住院醫師生活就快要結束,緊接著是第三年的住院醫師,在台北的大廟裡,每個住院醫師都彷彿是個準時敲鐘的小和尚,一方面維持大廟的正常營運,同時間也在這邊學會百般武藝,不過在羅東一個月,我覺得更貼近生活,也真的感受到這裡的同事們,都很享受宜蘭平原上升活的點點滴滴。
雖然我指在博愛醫院的兒科一個月,也很少遊覽宜蘭的自然或是地方美景,但卻感受到完全不同的生活觀點,特別是在我們家的Emily出生後,一種很平民的生活態度,更是另人稱羨,或許以後有緣,我們會跟羅東再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