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老人的邂逅

八月份算是我R2的第一個月,我來到位於西門叮和龍山寺附近的台大醫院北護分院,位於康定路和內江街的交插口。雖然是台大分院,不過對實習醫師或住院醫師來說,這都算是陌生的地方,不像是大家所熟悉的醫學中心,而是比較像是一個社區醫院,特別又以復建、長期照護這塊領域為主軸。

其實在這種規模不大的社區醫院,也適合家醫科環境發展,不論是比較單純的急性病;或是因為多重藥物,短暫需要住院調整藥物的老人家,都是服務對象,雖然對醫學中心來說,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疾病,但是這樣的需求是不容忽視的。說直接點,複雜又難的疾病需要有人來照顧,但簡單的疾病為個人所帶來的困擾和經驗,其實仍不能被忽視,雖然在醫師的「專業」角度來說,這些都是simple disease,更何況這些本來就是「社區醫學」中,最常讓一般民眾最困擾的疾病,也最貼近社區的需要。

台大北護分院,跟台大公館院區不同,不直接屬於台大總院,而且又以社區醫院的角色存在,所以除了護理之家,二樓的綜合病房裡,主要進行老人周全性評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的病人為主。這樣的經驗很難得,雖然在急性病房裡,老人家(泛指年紀65歲以上者)其實不少,但是通常都著重在急性醫療,以器官和生物醫學治療為主,至於老人家的「功能性」評估和相關服務,通常都付之闕如。老人的醫療照顧,固然強調老化年齡對於「疾病診斷」的生物醫學層次,但是這段照顧老人家的時間裡,發現家人和家庭環境對於老人家的健康、生活品質,或是老人家個人的整體功能非常重要,所以治療病人是一回事,還要花更多時間,去了解病人和家人的互動關係,也要照顧到家人的需要。

如果問小兒科醫師,為什麼當初選擇這個專科,一定很多人回答:因為他們喜歡小朋友的天真、爛漫和可愛,其實在北護分院的這段時間裡,我也感覺到老人家也是一樣可愛、天真和浪漫的。如果妳遇到一個八十五歲,輕微失智的奶奶,開心的跟妳說忘記了沒關係,再學就好了;或是八十多歲的奶奶,在出院前可以離開病床,拄著四腳拐杖走到交誼廳看電視;或是病患的家屬,終於了解阿嬤的胸悶、氣喘,不是給她一棵藥,或是送她去急診,而是帶著阿嬤到樓下走走,或是陪阿嬤多了幾句就可以解決,這些畫面,跟我們原本認知的「老年」、「老化」所象徵的衰老、病痛、無望或淒涼完全不同,反倒是一種充滿重生和願景的希望。

老年,並非是一種疾病,就向小兒科一樣,老人家也有他們的特殊需求。或許,在這個專科發展時,只是來自生物醫學對於市場區隔,或是急性醫療對於疾病慢性化的不耐,但是卻如同老人醫學對自己定義一樣,這鐵定是一個跨學科,而且不只是跨醫學專科,甚至包含了對於社會、文化和心理的多元內涵,這種內容豐富的領域,其實還真吸引人呢!台灣的這塊領域才剛開始起跑,雖然資源不多,但相對也有不少的發展空間,除了個人的健康照護,到台灣亞急性病床的設立,都是需要努力的範圍。所以呢?跨領域整合的發展,似乎還挺合我的胃口的呢~~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