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台灣有兩個地方,從那來的人都會很以自己是「在地人」為傲,那就是宜蘭和新港,這兩個地方都曾經因為十年前左右的社區總體營造而聞名,而這兩個禮拜,我就在新港。印象中,嘉義市距離新港不遠,但是印象真的不深,只知道新港有個陳錦煌醫師 、媽祖繞境的奉天宮 ,還有高中一年級的時候,有個來自新港的同學,可惜他後來就讀社會組,所以也沒有機會拜訪新港。高中的時候,也有一些來自北港的同學,那時候我還真的搞不懂新港和北港有什麼差別,後來從他們口中才知道原來新港是屬於嘉義縣、而北港是在雲林縣,這是我認識新港的第一個資訊。
從嘉義的家,經過嘉義市外還道世賢路,轉北港路(嘉義縣縣道159)直行,途中行經華濟醫院,約35分鐘左右就可以抵達新港,在進入新港街面前,先會路過新港鄉月眉村,和兩三隻高聳,排放白煙的中洋工業區。北港路直直接著新港的中山路,然後一路到底,就是新港的信仰中心:奉天宮,剛剛好落於路衝。就像台灣其他的鄉間小鎮一樣,新港的特色在你新港的中山路街面並不容易捕抓的到,但在「新港文教基金會 」近20年的努力下,新港已經展現出它獨特的味道。
在進入新港鄉的中山路,馬上可以看到左手邊的新港公園,就如同各地的公園一樣,這裡早上也有外丹功、太極拳、土風舞社等團體在這裡活動,而在「老鎮新生」書裡,就曾提到「馨園念歌會」所發起的公園認養故事,讓這裡變成綠草如茵的好環境。報到的那天,我本來要在公園路左轉,但是卻不小心錯過路口,接著在左手邊吸引目光的「鐵路公園」馬上映入眼簾,吸引人的不是公園招牌,而是在接到旁那帶狀綠地。鐵路公園是以鐵枝路為主軸,跨越過幾個街道的帶狀公園,公園門口就在中山路上,裡面是台糖舊的五分仔鐵道,後來工作人員帶我去參觀在板頭厝的北港溪鐵橋公園時,我才知道原來這是過去從嘉義到北港間的糖廠鐵道,新港和板頭厝,到北端的北港,都是過去五分仔嘉北線的車站,也是以前著名的進香鐵路,而北港溪上的復興鐵橋 ,也是目前全國唯一僅存的跨溪鐵橋,以它的優美弧度和長度著名,目前部份的鐵道可以通行,在那上面還可以望見鐵路緩緩的往北港延伸,還有遠遠的巨大北港朝天宮媽祖像。而在河堤旁的,更是古笨港(今新港)遺址 所在,可以看到一些已經出土的文物,可惜的是,雖然公園蓋的漂亮,但是那些古蹟遺物,在烈日太陽下,彷彿抗議著歷史不被尊重的感覺。
報到的隔日下午,我跟著工作人員到板頭村的血壓站,途中就先拜訪上述的北港溪鐵橋。血壓站就設在板頭村的廟前的廣場旁,也是主祀媽祖的廟宇。屋簷下,已經有四個阿嬤在玩牌,以年紀八十多歲的阿嬤為首,據他們說當天中午還有10桌的流水席,宴請進香團。那時,心頭還納悶,新港鄉小村頭的媽祖廟,怎麼還有人來進香,而且廟的外觀和內部,看起來都是頗新的翻修,也不像著名古煞名寺,後來才在「新港慢步香 」書中,才知道它的地位,特別是書寫著「祈祥」年號的匾額,是清朝同治年號,在尚未政變前的舊稱號,大概因為天高皇帝遠,資訊不易傳達,所以匾額上的年號才沒有更改。
新港鄉下地方,有趣的地方在於民舍小路間,有時轉個彎就可以看到「驚奇」。某天下午,我跟著工作人員佩玲和吳錦松老師 去家訪。在大潭村裡走動時,先見到台灣最早的岳王廟,接著轉入巷子後,馬上就看到一個頗具規模且完整的古宅,這是新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宅,是早年富豪林通喜的故居,雖然現在人是私人住宅,不對外開放,但透過不怎麼高的矮牆,可以看到完整的三合院格局和開闊的內院。吳老師馬上熱心的跟我們說,在這間古厝的對面,就是目前新港唯一還可見的「土阿厝」,因為年久失修,屋子早已毀損沒人住,但是過去用泥磚間隔著竹板所搭建起來的屋牆,卻因此可以清晰可見。在古民村時,我們拜訪了一戶香氣四溢,炒花生、芝麻的家庭工廠,供應新港、北港地區所有花生材料的地方,又香又便宜的炒花生,讓我馬上掏錢買了兩包花生回家。
除了古蹟的驚喜,我還參觀了復古風味十足,用木頭電線桿打造的頂菜園 ,裡面陳設了許多舊時代的物品,例如公車、公車站牌、售票亭、腳踏車、電動三輪車、儲糧倉、舊木造電線桿作成的桌椅,和許多古意的小玩藝,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在過去是豬寮改造而成的豬舍客棧用餐,如果對懷古風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考慮去拜訪,它就位於新港往北港的159縣道(嘉北路)上。
每年農曆三月的大甲媽祖繞境,也是著名的宗教盛事,而新港的奉天宮 就是其中一站。九二一地震後,奉天空的結構部份毀損,因此利用九二一重建基金,針對奉天宮毀損的部份,和過去不知道古蹟保存觀念時,所加蓋或改造的結構部份做修復,最近整修的工作到一段落,原本搭建在外的鷹架已全部拆除。整修後的奉天宮,已經回復稻舊時的結構和外貌,從奉天宮三川殿正門,光是那連底帶座,與牆壁一體成形的青斗石石獅、在正門兩旁的石雕對聯,都是歷史寶物;正門的門神,已雙龍代替,代表乾坤交替,風調雨順;從加官晉祿的龍門進入奉天宮後,不論是龍柱石雕,或是抬頭可見,位於樑柱交界的華麗斗拱,都令人目光不移。但精彩的藝術作品,一定不可遺漏的是在重新整修時,三川殿、正殿和後殿的屋頂,那可是著名的交趾陶作品,由不同的三個師父製作,如果仔細看,不論是龍鳳的鱗片或是公雞的羽毛,或是一塊塊,類似小瓷磚貼成的牆壁,都是利用陶碗所剪成的作品,如果要針對工法、技巧或是製作特色來說,其實可是大有學問,雖然那天我聽完後,所記不多,但對於這些華麗又精緻的傑作,仍然印象深刻。
這次認識新港,不是屬於旅遊的專屬導覽,但是因為扶緣服務協會 的幫忙,還有熱心的在地人,再加上新港範圍不是很大,所以每次在走訪時,都有機會多認識在地的文化風采和建築古蹟。就像陳錦煌醫師 在序言提到的,新港,在慢慢走、慢慢想和慢慢享受下,別有不同的小鎮風味,歷久彌香!
我也很愛新港
去過兩三次
不過後來都沒有好好拍照
都沉浸在那種悠閒的感覺裡
http://tw.pg.photos.yahoo.com/ph/tragicomedy1979/album?.dir=4439&.src=ph&store=&prodid=&.done=http%3a//tw.pg.photos.yahoo.com/ph/tragicomedy1979/my_photos
有機會,要趁「新港國際嘉年華」的時候去新港玩
那才精采
其實我也沒有走完全部的著名景點!不過就像我說得,那種巷子裡轉個彎後,遇到新玩意的驚奇才最令人著迷呢!~~~下次新港有活動,我跟佳芳都報名一起去參加啦!呵呵~~
哇 果然是一到PGY1 你的blog就一整個醒過來 許久沒來晃晃 來了就發現很多"功課"要好好update一下啦:p 新婚愉快!!!